刘永好:过去这些年,有很多的媒体、企业家都问我,说你们30年了,你们正在传承,你的女儿刘畅已经走到重要的岗位上了,你是怎么样传承的?其实我也在想,什么是传承?我想从这个角度讲起。
第一代创富者面临财富传承问题
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,像我们这样比较早就开始创业的企业家,年龄都比较大了,我今年64岁了。尽管我的身体还可以,状态也不错,但是我觉得人总会老去,更重要的是思想会老去。
我最诧异的是,年轻人他们玩手机之快。新的互联网的东西,我不适应了。脚踏实地的做事是我们的传统,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基本点,但是另一方面,我也感觉到,当今世界是年轻人的,未来更是他们的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怎么办呢?
我们创业发展已经31年了,去年我们搞了一个30周年的年会。这一次活动是刘畅策划、主持和安排的,我感觉非常棒。她用新型的视频、动画、动态,把员工表演和历史故事穿插在一起,做得非常好。我的很多朋友说要邀请刘畅做活动的总导演。我感到非常的欣慰。
长江后浪推前浪,这是必然的规律。必须要传承。这个传承不是给一个人,而是给一个团队,一个体系,要形成这样一种传承的机制。我们这些老的同志,房子、车子、票子都有了,身体也不那么好了,精力也不那么足了,他们不可能一天12小时、18小时地考虑问题了。而更有活力的企业起来了,他们更加年轻,更加有朝气,他们可以赢得市场。我们必须要传承,不传承就要落伍,这就是传承的道理。
女儿是如何继承我事业的
第二,怎样传承?这个题目叫“活力传承”。我们传承的是什么呢?有人说,你把你的董事长位置让给了刘畅这就是传承。其实太片面了。刘畅就是一个人,而且是一个女孩,她比我年轻得多,学历比我高得多,英文比我好得多,走的地方也不比我少,而且她新鲜事物吸收得也比较多,我最认同的是她的沟通能力。
有人说她接了新希望六和董事长一年多以来,上上下下对她非常认同,她可以跟我们的高层、中层、基层沟通。大家很尊重她、认同她,她的沟通能力是足够的,这是最重要的。第二是热爱我们的事业,我们的公司,我们的产业,这可不是天生就有的。
在十多年前,她从美国回来,我带她到工厂去,她去了一次,第二次怎么都不去了,她说养猪厂是臭的,不太喜欢我们养猪的产业,不太喜欢我们的饲料业和食品业,这个时候怎么办呢?我没有强制她。不热爱,你去强迫她是不行的。过了一段时间,我说我们公司乳业发展得不错,你是不是可以来锻炼一下。后来她说公司里面没劲,她到外面去。她和小伙伴一起在北京搞了一个广告公司,这个广告公司走了很多地方,也给很多著名公司做策划、宣传和推广,慢慢地她对市场增加了认识。
然后再回来,再到我们乳业公司开始做办公室主任,就这样上上下下、来来回回,慢慢地又到北大读书,成为林毅夫的学生,又到清华读书。通过这样不断地公司内、公司外、市场上、学校、国内、国外慢慢进步、成熟。几年前,我又问她,我说你老爸老了,不行了,你看你愿不愿意做点事。她说可以,我说你想做什么?她说就做农业。我有很多朋友跟我说,你了不起,你女儿更了不起,她自己愿意做。
企业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
刚刚谈刘畅谈的比较多,其实我觉得怎么传承,不仅是一个人的,更重要的是一个体系,一个团队,一个群体。刚刚讲到经过31年的发展,我们企业已经有相当规模了,有八九万人了,有近千亿的销售额,已经有分布全球各地的五六百家企业了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用什么方式去管企业?怎么样可持续地发展?到了一个必须传承的时刻了。跟我一起创业的这些人,在过去20年、30年里,逐步地进步、成长、壮大了,他们是公司的中流砥柱,他们为公司创造了过去,带来了辉煌,非常了不起。但是毕竟他们现在已经五六十岁了,老是靠这些人,靠中层的老同志,公司被动守都不一定守得住,必须要有活力,这个活力就是变革。
于是乎,过去差不多10年,我们一直在做一样的事,就是每年差不多招2000个应届本科生,每年都进行培训,在不同的岗位上培养他们。过去10年里,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优秀分子来到公司,他们其中有一部分另某高就了,有一部分吃不了这个苦走了,但是还有一部分人留下来了,而留下来的这些人,只要干满两三年,往往都比较努力和优秀,而最优秀的人现在进步成长了。像我们集团的副董事长汪先生,北大研究生会的主席,十几年前跟我在这里一样,受研究生会的邀请我去演讲,他接待我。结果到我们公司了,从基层做起,一步一步做到我们集团副董事长,二号人物。像这样的人要文凭有文凭,要能力有能力,要经验有经验,要口才有口才,要文章有文章,要对市场的理解,对金融的理解他也很强,我觉得我们要的是这样一批人。
通过几年的努力,现在我们集团总部,部门长平均年龄36岁。大概5年前是50岁。我们集团中层干部,包括总经理级别干部,平均年龄32、3岁,我们去年定下一个制度,每年我们在大学本科毕业,在公司干了三年的这些年轻同事当中挑选20%的人作为我们基层管理者,包括我们基层公司总经理。这就意味着每年必须要换20%,5年全部换完,我们现在已经换了一批了。所以你到我们公司去看,年轻人小鬼当家有的是。
不仅总部,我们的事业部,我们的各个分部门和各个工厂都在进行年轻化,这个年轻化就是每年从大学生当中招聘2000个大学生,进行内部培训、外部培训,送到新加坡、日本、美国去培训。我们搞了一系列的计划——青年计划、龙腾计划,进行考核、进行定期培养。每个大学生一进门就一个具体的目标,特别是MT就有一个计划,三年可能走8-10个岗位,公司很多部门都去看一看,找感觉。往往留下来的都是不错的,当然我不是说走了的就不好。经过这样的努力,我们企业传承所需要的人才汇聚了。
“活力传承”需要舍弃和信任
我们怎么样传承呢?传承的不是一个人,是一个体系,是一种制度,是一种办法,是一种未来,传承的是活力。当你有一大群的有活力的年富力强的年轻人的时候,你的企业不进步都难。这就需要我们主要的创业者头脑必须要清楚,不要木讷,不要什么都做不动了才考虑,这个时候一切都晚了。
另外,我们要学会放弃,放弃一些传统的办法。有一些传统的管理办法,是在那个没办法的办法,而今天更多应用现代的手段、技术,尽可能信息化,所以我提出,我们的信息化要不断进步。今年前我们搞了信息化,结果过了几年就落后了,然后再调整。不管怎么样,我们在一年多以后要达到全行业最好的信息化,当然要投很多钱,但是这是传承必要的一种办法。要学会放弃,放弃一些落后的管理方式,落后的商业模式。传承不仅是要保留一些好的东西,还要敢于舍弃抛弃一些旧的,不合时宜的东西。
那么如何传承呢?刚刚讲到关键是人的传承,我们要培养一大批的人,而且早做准备,不断培训,不断在不同岗位培训,包括干部的年轻化、专业化,现在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这种体系当中了。我举一个例子,十年前,我们看到了蒙牛、伊利在乳业方面做得相当不错,我们也生产奶牛饲料,我们就开始收购乳业,短期内我们收购了十几家乳业企业。当时我们想的很简单,收购之后,利用他们的品牌,我们给他们支持、帮助很快就应该起来了,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困难。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两千人,每一个企业都是家人朋友有根深蒂固的关系,每一个企业的总经理、副总经理都有超过十个,你动一个都不好动。
人的调整是最难的。经过了三五年的努力,才慢慢调顺。最后我们下决心,从内部产生,在公司里干了十几年的一个年轻人,这个年轻人很懂市场,很懂管理,很懂农村,给他机制,给他信任,给他办法,给他措施,给他权利,给他支持。他提出三年规划,三年要大变样,三年过去了,现在第四年,现在发生了根本的质的变化。就是这些人,几乎没有引进新人。我们原有的总经理几乎都调整了。竞聘上岗,红牌、黄牌制,干得好奖,干不好罚。
中国的乳业,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非常有激情的团队,十年前是蒙牛,现在是谁?还是蒙牛吗?我不知道,蒙牛他们有高层跟我讲,他们经过认真地调查,认为新希望乳业团队是今天乳业最具创新能力、最有激情的一帮人。我们公司规模比他们小很多,但是我们的创新意识,我们的团队意识,我们的激情,我们的成长是最好的。
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,现在很多大学生没事就在帮我们做策划,做营销,做安排。去年总经理会议,我们的房地产老总来汇报房地产,规规矩矩的,报表怎么样,业绩怎么样,问题是什么,非常地老套。而我们的乳业总经理汇报,一上来是20几个人,先讲财务,没有太多的繁杂的公式图表,而是用一些很清新的、很实际的、很落地的东西来报告。接下来营销怎么样,营销的同事讲,给我放一段动画,这个动画我看了之后我非常激动。他们怎么样用互联网,市场,和信息化结合,怎么样营销,发挥大学生的作用……你能不激动吗?我对这个团队非常认同,不上才怪,你不让他上都不可能。这就是企业家精神,这就是我们的传承。当然还有很多很多。
在这个位置上传承要做到:第一,充分的授权,充分的信任他;第二强有力的激励机制;第三要制定目标,有考核和奖惩相结合;第四要从上到下帮助他们,支持他们形成一个氛围,另外信息化要坚决地跟上,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进步和发展。(内容源自网络)